查看原文
其他

肤浅的商业娱乐片,还是探索人性的深度之作?

2017-08-21 深焦编辑部 深焦DeepFocus


策划│深焦编辑部

编辑│尼侬叁


 前言

今年5月,奉俊昊携新片《玉子》亮相戛纳主竞赛单元。只是这次,聚集在戛纳的各路媒体关注的已不只是《玉子》本身,还有它背后的金主——美国流媒体公司即在线视频点播网站Netflix(网飞)。在《雪国列车》中初步试水之后,好莱坞持续关注着这位韩国导演,这次Netflix作为一家在电影制片方面的新秀公司已显然深度介入了《玉子》包括剧本创作、选角、拍摄和发行等各个环节。


如《汉江怪物》一样,奉俊昊再次将一只巨大怪物丢入现实世界,它可灵巧敏捷地穿梭于韩国乡村的山涧与丛林,却在都市间显露出莽撞、笨拙的窘态;它可以与人亲昵相处,也可以在工业化的流水线上成为人们的盘中餐。总之,这只本应用来证明现代高科技与工业发展胜利的怪物,反而成为了打破社会秩序的强大力量。


在本次的深焦圆桌中,主持人与四位嘉宾就《玉子》的剧作、寓意、类型和合拍制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读者多一种看待《玉子》的视角。


深焦DeepFocus《玉子》相关阅读:

法国《电影手册》对奉俊昊访谈

让奉俊昊的新片告诉你,养猪业如何混迹在娱乐圈

奉俊昊,是资本主义的猎手还是猎物?



 

主持人

徐佳含,半吊子人类学和电影学学生


 

嘉宾介绍

徐若风,艺术史论大学生,业余影迷,自媒体“风影电影纪”创始人

武侠小王子非著名影评人、业余诗人,武侠电影深度研究者,微信公众号“武侠小王子”创始人

帕拉,影迷

陀螺凡达可,影迷




主持人:


大家好!


感谢大家抽出时间参与本次深焦圆桌。


我们这次圆桌讨论的电影是韩国导演奉俊昊今年入围戛纳主竞赛的新片《玉子》。这部电影在形式上依旧“好看”——追车、打斗,还有零星闪烁的笑点。同时《玉子》也像《汉江怪物》、《雪国列车》一样,有着“东方”与“西方”的正面冲突,极强的政治讽刺。今天我们不如就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你是在什么情况下看的这部电影(大银幕、影院、电脑屏幕)?第一观感又是如何的?有没有格外喜欢或者厌恶的场景或片段?请大家自由发挥想象力,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玉子 (옥자,2017)


徐若风:


大家好,我是徐若风,目前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学习艺术史。这次来参加圆桌更多还是想提出一些问题,倾听和学习大家对《玉子》的见解。


我在电脑屏幕上前后看了两次《玉子》。第一次看,无疑对这部奉俊昊的新作失望透顶,第二次看则变得稍微能接受与理解他一点。只能说对这部电影的评判、喜恶,基本上还是得看聚焦于哪个体系中进行评价。如果将其与奉俊昊的前作们(《杀人回忆》《母亲》《汉江怪物》)等比,无论如何也给不出“佳作”的结论;反之,把它扔进网飞的网大堆里,则无论如何也给不出“烂片”的结论,以这部作品的大投资,足以在制作水准层面碾压绝大部分今年韩国本土电影,甚至于将其放置在好莱坞的语境中,其实也绝对是一部“过得去”的商业片。


《杀人回忆》海报


我的失望究竟是失望于什么呢?也许是因为奉俊昊没有按着原路走下去罢。《母亲》之后,他接连拍摄的《雪国列车》和《玉子》,丢失了原先作品中极度鲜明的作者性和挣脱类型束缚的勇气,尤其是剧作各环节的书写都变得更加俗套、浅薄,在收尾的处理上都进行了一个仓促的选择以妥协,几乎无法再给人带来惊喜。在好莱坞资本运作下,他虽然依旧能在其作品的局部、枝节上烙印个人趣味,但已是今非昔比。


奉俊昊之前最接近《玉子》的作品,是《汉江怪物》与《雪国列车》,尤其是后者。在《雪国列车》中,他将车厢设置成不同的场景和象征,主人公们通过一层层闯关式的冒险接近上层权力中心。而《玉子》中,在江原道山谷长大的少女美子也通过类似的方式来营救玉子(也可当做是《汉江怪物》中的小女孩),在游历中揭开了虚伪的肉制品集团、动物权益组织的面纱。


《玉子》剧照


但相比之下,《玉子》对现实中各派人群的讽刺是草率的、仓促的,且逻辑不能自洽,效果犹如不断给观众强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却依旧只是浮于表面的隔靴搔痒。造成这种效果的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后半段(进入美国)的垮台,除了过分脸谱化的人物与闹剧式的表演,过家家般的儿戏转折和粗糙、空泛的异国符号滥用也成了奉俊昊这次的弱项——他根本不适合拍一个科恩兄弟风格的黑色幽默喜剧,更何况还是如此没有分寸的版本。只要我们稍加回顾一下《杀人回忆》或《母亲》,就能发现这些问题从来不会出现在他的本土作品中。另外还要一提的是,我对《玉子》的结局处理是极度失望的,它让这部电影之前好说歹说营造起的几个本身已经非常浅薄的批判指向彻底失效。



武侠小王子:


对于《玉子》这部电影也是因为要参加会谈而临时补看的一部电影。在现在网络资源如此发达的条件下,这部电影在网络上流传可算是家常便饭。要说这部电影其实大可放在奉俊昊个人从影生涯的纵向中来对比,从06年的《怪物》再到13年的《雪国列车》再到今年《玉子》,关联度倒是有迹可循;当然不单单对电影从业者角度来讲,从人的共通性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了解一个人在想什么,也就明白了他将会做什么。


雪国列车 (설국열차,2013)


或许《玉子》对我来说是一部比较私人的电影,他拍出了我的想法,当然也深深击中了我。因为奉俊昊将我一直认为的观念用电影的方式展现了出来:吃本身就是罪恶的。


人类从这个星球源源不断攫取资源和利用资源,当然这一切的先决条件就是生存。动物生存的前提则是进食,而进食就是把其他生命送入自己的口中,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所以,吃是日常生活中最带有毁灭性的毁灭举动。


《玉子》剧照


然而,人类作为高等级生物,对吃的层面可远不止满足生存那么简单;保证了能活下去之后,还要有营养,有营养之后,还要好吃、好看,好吃好看后还要把餐厅和餐具做的精美华丽一些;然后再配上各种玲珑剔透的广告,打着美食和吃货的名义进行宣传,殊不知每一个进入其口的曾经都是鲜活的生命;当然我也不会看各种美食节目,增添了食欲的同时也增添罪恶感。


有很多人觉得《玉子》是素食主义电影,其实我觉得《玉子》更像是导演对人类食欲的控诉,换话句话说:奉俊昊愤怒地怼了一回人类的食欲。


《玉子》剧照,纽约街头部分


第一,先说为何不是素食主义电影。或者有人会说吃素食、吃植物就好,不吃动物就好。其实不管动物和植物对于这个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生命个体;而且生命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说只吃素食而不吃晕食,那是对植物的不公平。我们与其去反思吃什么不残忍,为什么不去反思吃这件事本身呢?


第二,再说奉俊昊的控诉。玉子被强行割肉,超级猪被残忍宰割,小猪仔的更是朝不保夕,这一切源于人类对食欲的过度追求,而电影更是以血淋淋的画面呈现。除此以外有两个有意思的镜头:其实爷爷给孙女炖鸡,孙女怒气出走;还有惨痛的玉子被抽活肉,画面一切换,然后人类在餐桌上享受着猪肉带来的口舌上的快感。


第三,在电影中我看不到没有任何宣扬素食主义的痕迹,只是表达了对未来人类罪恶的担忧,这一点跟《雪国列车》倒是有点相近。即便未来科技再发达,如果人类的欲望没有得到净化,只会用利科技扩散自身的罪恶感,当然食欲是最低级的、最无法隐藏、最难以根治,一旦借科技来发酵,给其他物种带来更多的灾难。



可能我的言辞太过主观,不过我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哈,等下一轮再说电影。



帕拉:


观影途径:电脑屏幕。


说实话,两遍《玉子》看下来并没有特别喜欢或者讨厌,这种感觉同样出现在之前看另一位韩国大导朴赞郁去年戛纳主竞赛片《小姐》上,导演没有大的失误,但也没有新的惊喜。很高兴这两部作品都得到了美国影评人的喜欢,所以两位韩国导演的好莱坞道路似乎都可以期待,希望未来可以掌控更多的好莱坞资源。


警察故事 (1985)


主持人佳含提问的喜欢或者厌恶场景,很多人赞扬的首尔追逐爬车戏其实也乏善可陈,成龙《警察故事》爬车戏以及盖·里奇《偷抢拐骗》的追逐戏都明显属于更高水准,而有趣的点在于奉俊昊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暴力美学”癖好——助跑踢腿,导演作品里的其他一脉相承的癖好也请观众去细细体味。


我倒是想起三个与主线无大干系的有趣小细节,一个是关于语言,ALF成员K告诉美子要学习英语,说是英语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工具,美子后来的确手捧《傻瓜英语》教程,影片最后她也用英语说出了自己最大的意愿:I want go home with Okja.另外,K作为ALF成员的韩语翻译,为顺利完成任务,故意曲解美子的意愿,遭到ALF小头目J逐出团队,最后回归团队并把J的话“翻译是神圣的”纹在手臂之上。我想这是创作趋于国际(好莱坞)化的奉俊昊的个人体会之一吧。



第二个小细节是,追逐戏中美子和玉子闯入地下商场逃窜,网红女主播拼命奔跑录下玉子的视频,那个表情那个神态绝了,那种几百万点击率就在眼前的欣喜可是又命悬一线的恐惧的复杂情感体验,国内的网红们应该很懂,奉俊昊的观察与犀利无所不在。


第三个细节更容易被忽略,这个细节也是出现在美子和玉子闯入地下商场的场景,下楼梯时他们遇到了穿制服的美国大兵,这也是奉俊昊耿耿于怀的心事吧,《汉江怪物》直接把怪物的始作俑者的锅扣给了驻韩美军,这次由于是美国爸爸出资创作,这个点他也不好意思再挑明了。关于驻军,日本的《怒》也有展现。


然而讨论奉俊昊的关键所在是研究他对人性的探索,他的所有长片作品基本都是对人类内在的研究,而人类的复杂性就体现在人性的复杂性,所以善与恶共存的暧昧无解的状态就是他所有作品的主题。不管现实主义的《绑架门口狗》、《杀人回忆》、《母亲》,还是偏科幻的《汉江怪物》、《雪国列车》和《玉子》都是对人性的自省。我看《玉子》与看近期院线上映的雷德利·斯科特《异形:契约》有相似的感觉,《玉子》抛出人类食欲与情欲的共存与矛盾的议题,而《异形:契约》提出造物主是否应该被比自己更高级创作物取代的问题,一个向内求索一个向外发散,但都关注无解的难题也都无法给出答案。


异形:契约 (Alien: Covenant,2017)


关于《玉子》影片整体展现的怪诞风格,我总是觉得出一个动画版本能更好的展现人类的疯狂,毕竟真人版还是受限制也会产生违和感,对于展现天马行空和怪诞夸张,动画有其天然优势。

谢谢大家~~



陀螺:


电影节大银幕观看。


当时看这片时就让我想起宫崎骏的动画,斯文顿和吉伦哈尔甚至保罗·达诺的形象都像来自动漫。其实非常喜欢前半段,尤其是首尔段落,全是奉俊昊的那股劲儿,看得我特激动。但是后来到了美国就像水土不服,先是街上那场戏感觉场面调度很有问题,剪辑也有点乱,之后屠宰场其实亮点不少,但是反高潮的设置又可能会让人从最直接的观感上有所不适,也就是如今网友经常说的“尴尬”感。



不过,造成后半段拖后腿的最重要原因可能还是视角的转变及模糊,整个前半部分的叙事视角都是小女孩,但是后半部分小女孩视角突然消失了,被斯文顿和保罗·达诺轮番替代,成了两个组织之间的对峙,一直到最后屠宰场才有把视角拉回到小女孩身上。小女孩视角和情感没能贯穿始终尤其是在美国戏份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故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不过看到很多朋友说这片是让大家不要吃肉的素食者洗脑片,我觉得大家也是想多了。



主持人:


感谢大家的回复。


哈哈,我同意陀螺,这片子应该跟让大家吃素没啥关系。


《玉子》剧照


总结大家观影过程中的失望所在,大多来自片中逻辑、情感和幽默(笑点)三者的断裂。而这三点对于《玉子》这样设定的影片来说,本就是很大的挑战,或者说是导演给自己出了个大难题:科幻设定要求严密自洽的逻辑,和韩国和美国共同制片以及两国演员共同出演,又使得情感和笑点成了难题。像@陀螺凡达可 和我都是在戛纳电影节观看的这部影片,深感一部喜剧片取悦全世界观众的不易。另外,我很喜欢卡车司机的设定,最后竟然没有深度参与到剧情中……哼……


《玉子》剧照,在首尔商场部分

有两个比较具体的问题想追问大家(欢迎所有人挑自己喜欢的问题作答,可以都答)


1. 正如@帕拉 提到的,奉俊昊导演的多部作品皆表现了对人性复杂性的内省,而选择通过食欲与情欲来探索这一主题则是导演的第一次尝试。相比之前的作品,或其他导演类似主题的作品,你们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吗?或者说,是一次有突破的尝试吗?


2. 对于“吃”这件事本身,或者是“吃”的罪恶性,奉俊昊导演又是否给出了足够有见地的答案?



武侠小王子:


首先主题我也非常喜欢的,深入我心。但是就表达技巧来说我还是觉得过于生硬。


蒂尔达·斯文顿与奉俊昊


其实就这部《玉子》来说,主题还是十分宏大的。玉子就是未来世界的合集嘛,一个爱大于欲望的女孩去守护它,一群欲望大于爱的人们去毁灭它。与其说是毁灭玉子,不如说是在毁灭未来世界仅存的美好。可是想表达的东西太丰富,但是表达技巧还是无法全部接受。


一个是与奉俊昊的镜头表达有关,另一个方面对剧本的重组缺少思考,但是我们在此并不是批评这部电影或者这个导演,而是在去想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



我觉得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类:


1.借鉴太多。小女孩和神兽的设置是典型的宫崎骏设定;反派反复无常的虚伪和冷色调装扮更像《雪国列车》的再延续。未来世界到了奉俊昊那里成为了一个固定的程式,这也限制了他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力。


2.象征手法太刻意。真正的大师是沉稳的,不动如山的,即便利用象征寓意也是避免标签化表达。而奉俊昊这次就中招了;把一切象征寓意摆在台面,虽然可以看的明白,但是太明显了就显得着急了。


3.故事衔接不流畅。奉俊昊本来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但是《雪国列车》把极简主义发挥到极致后。想要再由简单到复杂过度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玉子》是通过简单的人设展现一个复杂的故事,这也是太为难他了;而且除此之外,奉俊昊还要在大众和深度间进行取舍,也是第二层为难。第三层为难是把人的欲望罪恶全部呈现,但又无法绝对认同“人之初,性本恶”这个道理,善恶界限取舍不当,为第三重为难;


《玉子》剧照

以上三种为难也造成了《玉子》这部电影中,很多尴尬的存在,也许这也是很多朋友不喜欢这部电影的重要原因吧。



徐若风:


对于主持人的第二个问题,我认为这个电影根本没法达到这些批判高度。电影里有一幕,一位连小番茄都不敢吃的小哥饿到快要晕厥,个人认为这就是奉俊昊在避免观众往这类解读方向上走深——毕竟他自己也不想把一个牵涉各方利益的娱乐片走向对“吃”罪的批判,更多的还是想转向对人类食品工业的思考、对环保组织做派的思考以及类似于吃狗肉(即我们该如何避免本能成为家人的家禽却“被成为”肉禽)的思考等这些着力点上。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奉操纵大制作的商业娱乐片的野心和其所追求的充足资金、充足自由在《玉子》的制作模式下得以妥善解决;另一方面,所谓的“创作自由”也只是悖论,好莱坞资本的介入也在给这部作品最终表达的宽广纵深上定调——浅显化的、合家欢式的。我刚刚提及的几个片中的主题,在电影中的力度几乎已经被其娱乐属性消耗殆尽。


奉俊昊


一旦创作者选择面向遍布全球、数量达一亿的订阅用户进行创作,合拍环境下离开本土创作的奉俊昊也难免束手束脚。这也是当下很多合拍作品的一个通病,如何协调好资本介入、个人表达和陌生受众的关系?


在此我并非将批判引向后殖民主义文化的语境那么趋于严肃,毕竟这只是一本商业网大而已。但我意识到:当我在前面想对《玉子》正襟危坐地提出一些细枝末节的批评,或是怀念曾经奉氏作品微妙而又刻之入骨的表达的时候,这个定位就会不尴不尬地出现,叫人别那么严苛、别那么小题大做。所以绝对有必要提出的两个疑问是:网飞模式在导演风格的转变中,处在何种位置?我们影迷又该以何种态度来看待之后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的“名导娱乐网大”呢?


《玉子》剧照

总之,还是希望对这个片的探讨尽量往娱乐片的方向带,相对比较靠谱。



帕拉:


我大部分同意徐若风的见解。《玉子》是一部充满矛盾的作品。


关于“吃”这件事,其实奉俊昊接受采访时谈论过了。在前期筹备拍摄《玉子》的期间奉导经常出入屠宰场,他表示屠宰场的一种奇怪气味,所以拍摄《玉子》期间他开始对肉品反感,吃肉量减少,而后回到烧烤天堂韩国又回归成为吃肉的人,不过应该是成为了海鲜素食主义者。


《玉子》剧照

人类是复杂的,食欲也是复杂的,恐怕《玉子》的掌舵者奉俊昊对“吃”的态度奉俊昊也是暧昧的,食物链是自然规律,节制是人类文明与道德的产物。更何况还牵扯到家禽与肉禽的区分,转基因的争辩,以及动物的智商进化等等。《玉子》可能抛出了“吃”这个问题,但奉俊昊从没想过要在《玉子》中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从《玉子》来研究这个话题可能不大合时宜。


一方面我们希望大家向娱乐类型片一样讨论《玉子》(横向比较),一方面又知道奉俊昊绝对不会满足于商业爆米花(纵向比较),我们需要从道德等深层次方向去解读,这本身也是悖论。我们希望这部作品是架空背景的娱乐大秀,然而它的确又实实在在指向现实世界(韩国、美国),奉俊昊拿了美国爸爸的钱去拍批判西方资本主义的电影,其杀伤力相较于《汉江怪物》弱几个等级不言而喻。另外《玉子》也模糊了科幻与现实,背景可以理解为近未来。东方式的中庸的美学,本来就是矛盾的美学。只能说这是部里里外外都充满矛盾的电影,可供解读的点多而杂,像是开放式的问答题,没有标准答案。我们虽然都给《玉子》打了三星,无可否认的是这个三星与可能比别的四星电影分量更足。又一个悖论?


《玉子》剧照


徐若风说《玉子》是部网大,从Netflix的发现策略是可以这样理解,但作为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作品,我们显然不能心甘情愿将“网大“一词加身与这部作品(另外流媒体平台与网络平台也是有区别吧?)。奉俊昊得到了Netflix的投资创作,其自由度比别的制片公司的自由度更大,影迷也乐见这样的合作,毕竟不希望这些作品胎死腹中,或者以非导演意愿的方式与我们见面(不知道《刀背藏身》怎么样了)。最后的成品顺利入围戛纳也是印证。


然而前文也提到这种“自由”也是相较而言的,前文已经提及,拿人钱财反杀金主?这显然不道义,奉导的一贯电影主题势必做某些妥协,对比《汉江怪物》与《玉子》就一目了然,东西方的冲突弱化很多。奉俊昊进军好莱坞之后,受到了西方评论家和影迷的关注和赞赏,然而我们都觉得他的作品连贯性与犀利性有所削弱,奉俊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的处理方式的巨大转变是大考验。纵观奉俊昊长片作品,《雪国列车》和《玉子》显然不能出现奉氏作品前列。


《玉子》剧照


流媒体或者网络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一方面肯定是资本的吸引,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导演认可的创作自由度吧。Netflix,亚马逊,MUBI,Hulu出品的作品质量过关,如果导演能遵从自身意愿去拍片,作为影迷肯定是期待的。说到底流媒体平台的确在改变现代人的观影方式,Netflix的戛纳风波是院线联盟与流媒体平台的利益风波,而于没有影院观影洁癖的影迷而言,多一种方式观影渠道或者方式岂不更好,而事实是流媒体平台播出经典老片怎么从没有人去反抗?而现在也只是用户数量庞大的Netflix出品的新的电影作品是选择流媒体播放或者流媒体同期于院线播放,而其他的比如亚马逊出品的电影也还是选择院线发行。而国内的腾讯、爱奇艺等的吸引流量的网大就不讨论了,接受无能。



主持人:


感谢帕拉、若风和武侠小王子的回复。


我解释说明一点哈。我之前提的两个问题,都是完全中立的。我既不倾向于导演如何鞭辟入里地回答了关于“吃”的本质问题,也无意暗示“吃是罪恶的”。所以在回答的过程中,完全可以给出彻底否认的回答。所以,如果大家从中读出了任何个人喜好上的引导性,可能是我提问的方式不太好,给大家造成了误解。在此说明。



大家依然可以互相回复,圆桌继续哟!谢谢配合!



徐若风:


另外还想要谈的一点是:在之前的叙述中,其实并没有想特别抓“网大发行”这个点,更多还是想强调出《玉子》定位的矛盾与尴尬之处。


如果单纯从影迷角度出发,个人觉得《玉子》没法登上院线还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即使对这部作品失望,我依旧觉得小屏幕观影绝非这部电影的最佳介质。毕竟其本身极强的娱乐属性和耗资高昂的制作成本都足够“爆米花”。


《玉子》剧照


在观看前半部电影时,我个人产生了非常希望能在大银幕上观看的愿望,尤其是那几场精巧机灵又风趣的好戏(特别是地下商场和追车这两场中)。如果它有机会能用“更正常的姿态”登上韩国暑期档,即使可能很难取得之前《雪国列车》那般势如破竹的成绩,600万人次以上还是绝对有机会能够达到的,同时也有被引进内地的可能,而非现在的只能观看盗版。


如@帕拉 所言,“说到底,流媒体平台的确在改变现代人的观影方式。”未来,影视行业的总体趋势是否也会是逐步从线下转线上,从大银幕转小屏幕?毕竟我们能看到,这类合作越来越多,当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影院肯定不会轻易被流媒体所取代。太多未知数都摆在我们跟前,除了面向电影本身,我们没有办法做出任何确凿的定论。



陀螺:


流媒体平台这个事还挺复杂。


《玉子》 拍摄现场工作照


首先关于创作自由度问题,虽然奉俊昊说网飞给了他完全的自由度,但是看了《玉子》后仍然觉得是一个妥协产物,尽管这个妥协可能是导演自己的主动行为。所以这个问题可能还得再持续观望,即究竟流媒体平台能给创作者多大的自由度。


然后是和传统院线的矛盾问题。这个我一直在关注,从戛纳开幕的一个月之前就开始吵,一直到今天法国院线的大佬们和发行商们仍然继续吵,无非就是分成了两派,一派坚决维护传统院线的利益而抵制《玉子》上映,一派则认为传统院线只有顺应时代才能存活。影迷当然是希望能够更多选择,只是这个问题没有那么简单,涉及到各个国家的发行规定和对传统院线的保护政策,尤其是法国,牵一发动全身,是需要多年来一步一步改变的。



主持人:


是的,关于流媒体平台参与制作这件事,也是最初我想和大家讨论的议题之一。戛纳之后,在深焦发表的《Netflix与戛纳,谁在杀死“电影”?》一文已经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也提及了@陀螺 所讲的法国院线的特殊性。


《玉子》剧照


就我本人在戛纳观看《玉子》的经验而言,正如@若风 所言,在商场和追车两场戏时,甚至包括前半段大山中的美子与玉子玩耍的场景和最后纽约街头的盛大聚会,我都会默默地想:这个如果不能就在大银幕看到其实还挺可惜的呢。在咱们第一轮的讨论中,我就问到大家都是以什么方式观看的这部电影,大多都是在电脑屏幕上看的——其实这恐怕早已成为国内影迷近几年来观看电影最惯常的方式。而这些“小屏幕遗憾时刻”,恐怕也已经成为了我个人观影过程中的一部分。


奉俊昊


另外,我想就@帕拉 所提到的,奉峻昊进军好莱坞的“水土不服”现象,再多说几句。所谓的东方与西方的正面对抗早已作为主要冲突出现在过奉俊昊的电影当中,而正如@帕拉 所言,由于美国资金的强势介入,“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的处理方式的巨大转变”成为了对奉俊昊的一大考验——再进一步讲,这不只是对于奉俊昊的考验,也是对每一个来自电影工业边缘国家并试图进入美国电影工业体系的导演的考验。让我觉得有趣的是,在《玉子》中,奉俊昊如此“一刀切”地将韩国展现为了一块自然环境与精神上的双重净土,单纯、原始;而西方世界还真成了“万恶的资本主义”侵蚀之地,充斥着工业化的流水线、残忍的杀戮可爱小猪猪和荒诞的发布会。一方面,《玉子》在美国制片资源的介入下,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对“手下留情”,对西方的夸张戏谑消磨掉了犀利批判;而另一方面,我又以为,《玉子》中对韩国的展现,又未尝不是在满足、甚至在迎合西方观众对于韩国的想象。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



帕拉:


关于“水土不服”,我说下个人理解吧,不知道对不对。曾经有友邻跟我探讨过,他说脱离了故土的作者或者文艺片导演是无法拍出好作品的,即便是李安、张律,当时我不以为然,认为优秀的导演是跨越国界跨越文化的存在。然而随着阅片量增加,我也渐渐理解了他的观点。


《玉子》拍摄现场工作照


影迷通过杨德昌、侯孝贤认识台湾,贾樟柯将汾阳推向了世界,同理可推伯格曼与瑞典,费里尼与意大利,小津与日本,阿巴斯与伊朗之间的关系,以及新一代的作者都是描写自己故乡得到了影坛的认可,曼多萨、阿彼察邦、拉夫·达兹、毕赣等等都是如此。然而好莱坞是个bug一样的存在,从一开始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电影人来此大展拳脚,作为电影工业的代名词,好莱坞从来不放过任何好苗子,千方百计将有才华的年轻导演招致麾下,由此也产生了一些悲喜剧,有些导演保持了自己的创作欲脱颖而出,变身掌握巨大资源的大佬;也有些被好莱坞“通俗价值观”同化,成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泯然众人。


雪国列车 (설국열차,2013)


奉俊昊试水好莱坞的电影,个人认为水准都不及他以往的作品,然而美国影评人总体是推崇的。《雪国列车》和《玉子》打开了他在欧美的知名度,而这些都与他未来掌握的好莱坞的资源大小息息相关,作为拍有思想商业片的代表性导演,这显然对他是十分有利的。一方面可以保持自己对电影的追求,一方面又可以借助好莱坞的成熟工业在各方面提升电影质量,这条道路很适合他,拭目以待他以后的项目。


至于佳含提出的《玉子》中设置“韩国是自然和精神的双重净土,美国是万恶的资本主义侵蚀之地”,这点我看片的时候倒没有太在意,我倒是觉得有可能奉俊昊只是把城市与乡村对立起来了,影片中的城市与乡村没有太多的国别特征,乡村/城市可以是韩国的也可以是美国的也可能是欧洲的,是种模糊化处理,只不过刚好是韩美两国团队合拍就促成了这个剧本写作,这点我没有更多看法。



徐若风:


其实我倒觉得在好莱坞“水土不服”的例子那么多,奉俊昊虽然完成得不够好,和其他更失败的比起来已经算“不那么水土不服”了,只是民族性、思想性受到了不同程度损害。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他自己原本拍的就是非常成熟的类型片,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这也是为什么这次的《玉子》就海外用户的反馈来说口碑还算过关的原因。换句话说,奉俊昊并没有那么依赖本土才能完成好表达,《雪国列车》或《玉子》中出现的问题,更多是由于大投资下的畏手畏脚。我相信奉俊昊之后肯定能做出比《雪国列车》、《玉子》更好的合拍作品。


雪国列车 설국열차


至于第二个问题,就《玉子》中设置“韩国是自然和精神的双重净土,美国是万恶的资本主义侵蚀之地”这点,我赞同@帕拉 的意见。电影中一个细节是,米佳在首尔肉制品公司分部接待厅里撞倒了一棵电子假树。我觉得那一幕很明确地指向了城市与乡村的对立。当然,类似的细节在首尔段落里还有很多。



陀螺:


我觉得并不存在满足西方观众对韩国的想象这个问题,我也同意@帕拉 说的,其实是乡村和城市的区别,而不是韩国和美国的区别。单就韩国那一段,仍然能看出山村和首尔环境的巨大落差。如果整部片在美国拍,乡村这段移植到比如说什么农场,其实也是成立的,并不存在“对韩国的想象”这个问题。真要说满足想象应该是张艺谋的《长城》哈哈哈哈哈。



尾声

看来大家总体还是认为,虽《玉子》在剧作上有公认的不足甚至尴尬之处,但仍不失为(继《雪国列车》之后)奉俊昊再一次对进入好莱坞工业体系并制作合拍片的勇敢摸索,既涵盖了商业片的娱乐性,又触及了一些深刻主题。


感谢各位的辛苦回复和犀利见解。这是我第一次主持圆桌,问题引导方式多有不周,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最后给大家透露一个彩蛋吧:深焦编辑部让我来主持本次《玉子》圆桌的最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我长得像玉子——哦不,是养玉子的美子。(附一个360°大白眼)(没图!别问了!)




-FIN-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石井裕也赛吉·洛赛克|冯·提尔杜可风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阿彼察邦弗朗索瓦·欧容

戛纳导演双周主席阿莫多瓦坂本龙一

约翰·卡梅隆·米切尔|松本俊夫阿诺·德斯普利钦

菲利普·加瑞尔沃纳·赫尔佐格克莱尔·德尼

妮可·基德曼伊莎贝尔·于佩尔李睿珺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